【看台声音】嬉笑怒骂皆足球-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刘颖余

【看台声音】嬉笑怒骂皆足球

工人日报—中工网 刘颖余
2019-01-15 07:23:0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又到亚洲杯时间,球迷不关注国足都难。君不见,“大宝天天见”都上热搜了,国足取胜的消息还上了新闻联播。这得让中国体育界多少项目都羡慕嫉妒恨啊。

  老实讲,国足表现真还不错。虽然逆转从未输过的吉尔吉斯坦队,取胜去年还8比1大胜的菲律宾队,没什么好炫耀的,但就像一些球迷说的大实话,赢了总比输了好吧。这一年来,国足又有多少赢球的时候呢?何况,这是亚洲杯,几乎算是亚洲足球最大的舞台,国足在这样的舞台赢球得分,甚至提前出线,无论如何大家都应该兴高采烈才对。

  然而,中国球迷的高兴劲似乎也没我想象的那么热烈。尤其是首场比赛后,网络上,骂的,冷嘲热讽的依然占据多数。围绕吉尔吉斯坦门将的低级失误,网友恶搞的兴致至今不衰。仿佛国足的胜利不是将士们努力拼争来的,而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送上门来的。

  这自然不是实情,足球场上,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国足赢球了为啥还招骂?这当然和他们赢球的过程不那么痛快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人们已经习惯了骂。骂中国足球,嘲讽国足,“在政治上是正确的”,表扬国足搞不好还得被其他人骂。

  有趣的是,中国足球也特别能抗骂,耐骂,绝大多数时候也是骂不还口,闷头挣钱。偶尔有不趣的国脚忍不了,怼回去的,但结果多半是被骂得更惨。

  键盘侠的力量真的不是盖的。

  骂中国足球,嘲讽国足为何成为时尚?我理解,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社会情绪需要出口,足球便是那为数不多的出口之一。骂,既能发泄情绪,还能抱团取暖,并且绝无风险,球迷自然乐此不疲。试问,当今社会,除了足球,还有哪个行当能被人们如此放心大胆地骂?以此而论,足球对于社会情绪的疏解的确是有贡献的。

  二是,中国球员踢球很臭不说,偏偏挣钱还多,有点高薪低能的意思。有球迷就说了,既然不能用欧美高水平的足球能力来要求国足,那为啥国足的收入能和欧美看齐呢?不如以后让国足的收入跟比赛挂钩,赢了哪个国家的球队,就按那个国家的职业球员收入拿,保证我们球迷不会再抱怨,也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这想法不好落实,但理儿是那个理儿。看国足踢球,先不论结果,人们总有种挥之不去的疑问:他们凭什么挣那么多钱!有这样的先入之见,人们对国足的态度当然好不了。

  其实,骂国足成为时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需要情绪的出口,某种程度上,国足也确实该骂。但问题的关键是,骂了这么多年,国足也没多少长进,反而把足球生态搞坏了。踢足球的人固然不自信,想让孩子踢球的家长恐怕也得三思而后行。可见,中国足球骂不出亚洲,骂不进世界杯,甚至也没骂出一个孙兴?O来。

  眼下,中国足球的生态,说句难听的那就叫,皇帝不急太监急。搞足球的人不使劲,不按规律办事,看足球的人怎么使劲都是白搭,而且有时候是越使劲越起副作用。因为人就这德性,你越关注他他越?N瑟,骂不是问题,连骂都懒得骂才是问题。国足天天有人骂,可是国脚依然感觉很牛,就是这个道理。

  依靠武磊的两记世界波,国足已提前占据亚洲杯十六强,不少球迷又改骂为捧了。仿佛武磊是梅西重现,C罗附体,但恕我乌鸦嘴,国足还缺乏持续稳定发挥的水准,一个武磊不会让国足脱胎换骨。骂固然于事无补,捧也不是理性态度。君不见,上届亚洲杯佩兰率领的国足也是小组三连胜,媒体和球迷那个兴奋劲儿,我至今记忆犹新。但结果首场淘汰赛就被澳大利亚队打了一个2比0,弄了个高开低走。本届亚洲杯,国足暂时还只是赢了两场该赢的比赛而已,球迷最好还是稍安勿躁。

  老实讲,我对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太看好,理由特别简单,我们的年轻人没有上来。青训年年讲,但出不来人才,证明青训并未落到实处,或者是思路和方法出了问题。相反,越南队、伊拉克队甚至印度队都看到了青训的成果。在本届亚洲杯上,他们刮起了青春风暴,而中国队却赫然成为平均年龄最大的球队,我们有的似乎只是嘴上的“风暴”而已。

  固然,对球迷来说,嬉笑怒骂皆为足球,他们想怎么发泄自己的心情,只要不违法,别人也管不着。但可惜的是,足球是靠脚踢的,而不是用嘴说的。中国足球从来就不缺坐而论道者和看热闹的人,而独缺脚踏实地的实干者、尊重足球规律的专业精神和良性循环的足球生态。没有这些作为基础,足球在中国永远都会是一项揪心的运动。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百姓眼中的“博士哥”

    百姓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博士哥”,不仅要有学问,更要有务实、担当、接地气的为民情怀和行动“博士哥”,刚到蕲春县横车镇工作就有一些干部群众这样称呼我,虽然我是蕲春有史以来第一个博士生镇长,但刚开始听到这个称呼

  • 从“电话大王”到“王牌”彩电 李东生的开拓故事

    四十年春风化雨,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100位“改革先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12月18日起

  • 李志龙:成事,在于把心交给群众

    【人物】“牧区书记”李志龙【故事】从2001年进藏当兵、考学再到进入公务员队伍,李志龙在西藏已经待了十几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担任党委书记3年多来刚听说李志龙要到磁石乡工作,家人担心他身体,朋友觉得他“傻”。李志龙却说,“我是军人出身,服从命令是天职”。

  • 回归基层也是 一种人生逐梦

    1月10日《长江日报》报道了这么一则事迹: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光谷广场警务区二级高级警长姜盘勤,6年前主动从领导职务上退下来,重新做回一名普通的民警,1月9日完成了警察生涯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从事警察职业34年,基层干了12年,退休前的警衔是三级警监。姜盘勤的警察生涯扎扎实实,也可谓圆满。重归一线的6年,姜盘勤和战友破获各类案件37起,其中2016年破获伪基站诈骗案为全省规模最大。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