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门禁,还要摈弃“冰山脸”和“衙门病”-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林琳

拆掉门禁,还要摈弃“冰山脸”和“衙门病”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林琳
2019-07-23 07:08:5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期待能有更多地方和部门加入这支拆门禁、拆心门、拆掉“衙门做派”的队伍,让官民之间沟通更顺畅、关系更融洽。

  7月18日,不少到湖北咸宁高新区管委会办事的群众发现,昔日一楼设立的一道玻璃门禁拆除了,上楼办事顺畅了——据《湖北日报》报道,自今年6月咸宁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设置门禁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已有40余家单位拆除门禁,方便群众办事。

  咸宁不是第一个推行这一举措的,去年,山西省朔州市60多家单位将门禁系统拆除。

  门禁,对很多单位来说,是一种安全防范和保护措施,对学校、幼儿园、保密等单位来说,更属必须。但对有些单位,尤其是经常跟百姓打交道、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的单位来说,门禁在某种角度上成了一种隔膜或障碍。“门难进”之所以往往在一些“衙门病”中排名靠前,其实也说明了门的“首道关口”意义——门都进不去,后面的事儿还能办吗?

  也正因此,此番咸宁市40余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拆除门禁成了新闻,受到百姓欢迎和支持。拆除了玻璃门、铁栅栏,一些办事群众表示“舒坦了不少”。

  变“门难进”为“畅通行”,方便群众办事,值得肯定,也是对自身职能和定位的精准认识。只是随着机构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等工作的推进,公众对相关单位有了更高期待。比如,机关单位不仅要拆除有形之门,更要努力拆除一些无形之门,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服务。

  如果说拆了门禁,保安照旧拦人,或者进了门之后,看到的依然是“冰山脸”“高冷范儿”,办起事来依然要跑断腿、累断腰,那么百姓来办事依然会困难重重。所以,人们真正期待的,实际上是拆了门禁之后,更多部门能在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方面有更多更大的作为。

  近日有网友爆料,湖南新宁县人民医院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窗台窗口小、高度偏低,且未配有扩音器、固定椅等设备,前来办事的群众需“卑躬屈膝”。此前,各地类似的“丁义珍式窗口”被曝光了不少,其他诸如办事大厅只为工作人员提供空调、饮水机里没有水等问题也不时见诸报端。

  “一枝一叶总关情”,拆掉门禁、群众畅行之后,其实才是检验服务细节的开始——如果说门好进了之后,里面依旧要啥没啥、干啥都得等很久,那么显然是对自身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打脸,与百姓的期待尚有不小的距离。

  一道门,隔开的是双方的距离,百姓对办事机关有不满、有抱怨,办事机关对百姓不了解、有戒备,一门之隔可能让沟通、对话变得困难,让官民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和微妙。因此,拆除门禁,对机关工作人员来说也是接地气、攒人气的契机。深入到百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面临的实际困难,回到机关也才能更懂得换位思考,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好事做好。

  我们为一些地方和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品质的积极作为点赞,希望更多单位在迈开这第一步后,能稳健地走好服务百姓的每一步。期待能有更多地方和部门加入这支拆门禁、拆心门、拆掉“衙门做派”的队伍,让官民之间沟通更顺畅、关系更融洽。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真正让快递小哥望得见未来

    今后,给你送快递的快递小哥很可能会具有正高级职称。这不是笑话而是实话。日前,苏州22名“快递小哥”获评“快递业高级工程师”职称。

  • 中工时评:一律不搞脱贫摘帽庆祝活动:好!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发文要求进一步落实贫困县约束机制,明确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所有贫困县(含已脱贫摘帽县)必须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贫困县摘帽后,必须坚持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一律不搞摘帽庆祝活动,一律不拍摄摘帽专题片。

  • 中工时评:请为青年医生减减负

    为年轻医生减负,并不意味着公众所获得的诊疗服务就会变差。如果医疗资源供给多元化、丰富化,那么年轻医生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也会得以改善,群众的看病体验感也会提升。而这,就需要加大医疗资源投入,这样的投入包括了硬件和软件,如果只是医院大楼盖起来,医生、护士的编制却未增加,那么即便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依然不能祛除年轻医生的黑眼圈。

  • 中工时评:不是每一片老厂房都能变身艺术区

    广州红专厂局部拆除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红专厂所属厂房原为广州罐头厂的厂房,该罐头厂是“一五”期间广东省重点建设的大型企业之一。目前,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经对外表示,局部拆除区域不涉及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

人物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

    十几天前,百度CEO李彦宏在公开会议上被泼了一瓶矿泉水,舆论哗然。当时就有人说,这次泼的是水,下次会是什么?下次会是谁?不料一语成谶。

  • 于瑾: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杰出代表

    52年的生命里,28年站立在三尺讲台,于瑾把一半的人生岁月都奉献给了教书育人的事业。当她的话语回荡在教室里,身影行走在校园里,熟悉她的师生们或许并不觉得有多么特别,直到她遽然离世,人们才突然明白,他们就这样永远失去了一名值得爱戴的师者。

  • 风气一变干劲足

    风文明是百姓脱贫、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正视农村存在的乡风问题、正确理解培育文明乡风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影响着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区别于只关注路桥建设、产业项目等做法,王新宇在驻村工作时,农村产业兴旺和农民精神文明一起抓,为乡村振兴凝聚起了精神力量。

  • 张富清的“富”与“清”

    追求精神富有、品格高洁的人生之境,并非一蹴而就,而要一生下足苦功夫老英雄张富清可谓名如其人。一个“富”字,一个“清”字,概括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高尚的品德。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