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过度防控,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林琳

不搞过度防控,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林琳
2020-03-24 07:37:4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一些地方固守“过度防控”,表面看好像是“高度负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实际上不排除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嫌,往重了说,就是脱离实际,不敢作为,不想担当。在这些地方看来,复工复产慢一点,可以找出无数理由,但跟主要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责任不会有直接联系。而防控若有一点点反弹,责任很可能会落到具体人头上,一些人的“乌纱”可能保不住。

  据媒体报道,“不能以任何理由搞过度防控,不能以任何手段阻碍人员和货物正常流动,也不能简单沿用原来严格防控时的复工标准”,这是近日江苏省委常委会暨省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释放的信号。与此同时,辽宁省出台《关于支持住宿餐饮行业恢复正常营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全省住宿餐饮经营单位可全面恢复正常营业,各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不得设置复工复产前置约束条件,已经设置的应予取消。

  这对沉寂已久的城市、“闭关”多日的市民、停产月余的企业来说,无疑都是好消息。

  当下,积极主动断推进复工复产,对很多地方都是个考验。尽管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有了明显好转,不少省份包括湖北省除了武汉的其他地方,已连续10多天甚至更长时间无新增确诊病例,但不少地方依然沿用此前的严格防控措施,交通管制尚未解除,小区居民依然几天被允许出一次门,湖北车牌的大巴一律劝返,企业复工要经过多个部门层层审批盖章。

  必须承认,抗疫尚未结束,境外输入病例防控压力不小。但应该正视的是,今天的防控局面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与一个月前、半个月前甚至一周前相比,都有了很大不同。我们既不能无视成效、放大困难,也不能只见成效,不见困难。好的政策一定是因时因地因情而异的。

  一些地方固守“过度防控”,表面看好像是“高度负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实际上不排除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嫌,往重了说,就是脱离实际,不敢作为,不想担当。在这些地方看来,复工复产慢一点,可以找出无数理由,但跟主要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责任不会有直接联系。而防控若有一点点反弹,责任很可能会落到具体人头上,一些人的“乌纱”可能保不住。

  不搞过度防控,是对中央有关疫情防控精神的积极回应和落实,即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推进复产复工、恢复营业的主体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紧取消过度管控的做法和规定,尽快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这是立足现实,依据抗疫进程、变化、局势作出的及时政策调整,是为尽快止损、减少疫情造成的“次生灾害”作出的积极努力。

  近来,类似的举措在不少领域正逐步展开。比如,交通运输部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督促各地加快恢复全国交通运输秩序,已基本实现全国各类堵点和卡点应撤尽撤、应通尽通;广东省主要领导到火车站迎接湖北荆州来粤务工人员;此前,深圳、广州对“点对点、一站式”返回的或者持有“绿码”的湖北省务工人员一律无须隔离和检测,随时上岗。这都是在为“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积极地扫除障碍,铺路搭桥。

  复工复产,办法多、作为多的地方,共同之处即因时而动,从“疫情防控是头等大事”,到“既不麻痹大意也不畏首畏尾”,再到“抓紧启动本来想做但因疫情影响、没有条件做的事”“严禁过度防控”——每一次调整都体现了各级干部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

  “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需要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更需要敢担当、善作为、动脑子的决策者和管理者。经此一“疫”,我们不仅应该积累诸多的防疫经验,更应该对我们的社会治理理念、方式、水平有所思考,使其更上一层楼,用更小的成本和代价解决更多更大的问题。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支援全球抗疫,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自世卫组织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呈扩散之势。在此情况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同时尽最大努力提供各种有效支援。在全球抗疫大局中,中国的作用变得不可或缺,充分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 中工时评:在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中彰显工会力量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强化工会参与协调调解职能摆在突出位置,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贯穿于劳动争议的协商、仲裁、诉讼全过程,最大限度发挥调解分流诉讼、缓和矛盾、解决纠纷的作用。

  • 中工时评:“不见面的工会”也能发挥大作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要“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并且“提供在线免费培训”,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人物

  • 坚守重症科,他说:我要把队员全部安全带回家

    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重症一科,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重症专家、科主任蒋东坡已经连续3天没回宿舍住了,困了就在临时值班室眯会儿。连续地工作,虽然疲惫,但蒋东坡的神情依旧自信乐观。“重症病人救治难度很大,我是主将就得担主责,守在病房心里才踏实。”

  • 一线抗疫群英谱丨他的热情和能量,大半用在患者和学生身上

    又一批重症患者转入火神山医院ICU。忙碌了一天,宋立强坐在返回驻地的班车上,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把患者的情况又梳理了一遍。

  • 看哭!他们乘高铁撤离武汉……

    武汉站迎来一群特殊的贵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根据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完成救助任务的各地医疗队将分批有序撤离。3月17日15时18分,来自贵州和湖南的援鄂医疗队一行90人在武汉站1站台登上G405次列车,这是首批乘坐高铁返程的援鄂医疗队。

  • 那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与我在武汉“相聚”

    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我们来武汉战疫前线已经有50天了。在此期间,军队和地方分批次增派人员支援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的疫情防治工作。近日,多支国家医疗队陆续返回,胜利在向我们招手。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