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业态从业者不再“望社保兴叹”-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郭振纲

让新业态从业者不再“望社保兴叹”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2020-05-27 07:14:2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跨过妨碍新业态劳动者社保权益的“沟沟坎坎”,需要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汇集智慧,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方案和思路,尽快拿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让新业态劳动者的社保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据5月25日《工人日报》报道,以快递小哥为代表的新业态劳动者参加社保难,这牵动着不少代表委员的心。在5月24日的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不少委员提出,要为快递小哥等新业态从业者补齐社保短板。

  以快递小哥、网约工、代驾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劳动者,已经成为公众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帮手,成为我国劳动力大军中的重要成员。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9年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的劳动者约有7800万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

  然而,新业态劳动者在给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其权益保护却越来越暴露出跟不上现实需求的问题。职业不稳定、超时工作、劳动关系不规范、社保关系建立难以及接续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一群体。中国工运研究所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下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发展现状及前瞻》的调研报告中提出,新业态劳动者普遍面临劳动关系难认定、劳动者权益难保护、工会维权服务对象难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客观上已经成为束缚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藩篱。

  按照我国的现行劳动法律,认定劳动关系需要符合一些刚性标准。比如,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由用人单位发放,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等。但在现实中,新业态从业者与用工平台之间的关系往往不符合这些标准,大多只能被认定为劳务关系。

  正因此,这一人群的社保权益遭遇困境。这表现在不少地方的社保经办机构都有类似的规定——非本市户籍、没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新业态从业者,不能在当地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社保。同时,在社保“捆绑”缴存的模式下,新业态劳动者谋求单项缴存某一种社保也受到了政策限制,由此弱化了不少人参加社保的积极性。想缴的受限制,能缴的不想缴,这一人群的社保权益似乎陷入了走不出去的怪圈。

  让新业态劳动者不再“望社保兴叹”,一些委员建议,“新问题要有新的制度加以应对”。破解劳动关系认定难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这个问题解决了,后续社保权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短期内法律上难以整体突破的情况下,“分类规范新业态下的用工,研究新业态下平台用工和传统劳动关系就业的区别,创新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保障劳动者权益,释放平台经济活力,容纳更大规模就业。”莫荣委员的建议提出了一条务实的思路。

  基于同样的思路,一些代表委员也开出了不少“药方”。比如,“在平台工作的灵活就业群体可按所在省份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持网约工线上缴纳社保,突破地域限制,不局限在户口所在地缴纳社保”“加强政策宣传,让新业态从业者了解社保的基本知识、参保途径和缴费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保”等。

  事实上,近年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相关议案提案和建议,有的已经有了具体成果,正在逐步推动问题的解决,比如,有些地方开始试行工伤保险单独缴存。

  跨过妨碍新业态劳动者社保权益的“沟沟坎坎”,需要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汇集智慧,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方案和思路,尽快拿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让新业态劳动者的社保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