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劳动保障专家-正文
蒋勇:创办工程师人数多过律师的律所
//www.auribault.com 2017-05-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蒋勇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蒋勇有很多身份,他是丈夫、是儿子、是父亲,他也是律师,是不少年轻律师心中的偶像,是政策座谈会上的常客。创业20多年之后,他带着律师的严谨和保守,正式加入互联网创投圈。

  蒋勇形容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也用实际证明了,他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冒险家。

 “无讼”雏形初现

  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蒋勇来到最高法院担任书记员,期望实践报志愿时的心愿——做最高法院的法官。

  但很快,蒋勇发现做律师更吸引自己,也更实际。在还有两年就可以从书记员转做法官时,蒋勇选择了离开最高法院,开办天同律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努力,天同因其20多人的“微缩”规模和高出业界平均水平的胜诉率,被称为高端律所。

  高端律所的一项特色活动是“天同开放日”,让全国各地律师、法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参观交流。渐渐地,申请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经常有几百人申请参加开放日,但由于招待规模的限制而不能成行。

  蒋勇习惯在解决问题中找到新思路。在长期的互联网应用过程中,他发现,也许有另外的方式把法律人连接到一起。

  从一个两个人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到拥有优秀成员的无讼团队,这个“巨变”来自于天同的信息化建设元年2011年。

  蒋勇敏锐地发现,天同所原有的“三大诉讼法宝”:诉讼可视化、知识管理与案例大数据、模拟法庭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将可能在今后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于是,他逐渐开始吸收优秀新媒体编辑人员和互联网工程师。天同所陆续成立了新媒体事业部和互联网事业部,以至于后来被称为“全世界唯一的工程师人数超过律师人数的律所”。

  2014年1月1日,他建立了“天同诉讼圈”微信公众号,一年后,这个高度垂直的公众号就拥有了11万粉丝,现在粉丝数量达32万。

 “无讼”落地

  为了吸引人才,蒋勇也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当时链家的软件研发总负责人蒋友毅。

  蒋友毅回忆起两人第一次见面时,他对蒋勇几乎没什么印象。蒋勇却“一眼盯上”了蒋友毅,他的手法很简单,没事儿就去蒋友毅的办公室附近喝咖啡,恨不得一周就见一次面。蒋友毅有时推说自己在郊区不方便见面,蒋勇立刻说:“哦,我知道你附近有个好吃的火锅,你等着,我去找你。”

  一年半后,蒋友毅终于明白蒋勇“到底想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儿”,离开链家,加入天同,成为唯一不参与法律事务、仅专职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

  2014年8月,由天同孵化的独立机构“无讼”应运而生。4个月后,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无讼推出第一款为法律人设计的手机阅读APP“无讼阅读”,发布只有法律人才看得懂的专业内容。慢慢的,这款APP不仅可以完成内容的共享,也提供了用户间互动的可能。

  “阅读”仅仅是开始。在接下来数月时间里,蒋友毅带着团队将过去判例和公开的案卷信息进行分类,从法官、律师、案件种类等几个层面进行不同体系的归类。这一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收益,但蒋友毅相信,这是正确而必经的道路。这项工作每年的投入要超过一千万元。

  蒋勇设想过投入,却没想过这么多。他问蒋友毅,应该花这么多钱吗?蒋友毅回答他:“你是想要中长期的竞争力,还是短期的热闹?”蒋勇在不同场合回忆起这个问题,都会调侃地说:“废话,谁会说要短期的。”

  很快,“无讼”下设的“无讼学院” “无讼案例” “无讼名片”陆续推出。凭借这些,无讼和蒋勇拥有了一批忠诚度高、定位精准的“粉丝”。但如何持续为粉丝们提供价值?这成了蒋勇和无讼必须思考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者

  提起“互联网+法律”这件事,蒋勇对“无讼”的未来很有野心,他希望能像马云创造商业文明一样,去推动法律圈文明的重塑,让法律人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恩惠。

  无讼正在做的事,是把长期而复杂的法律服务过程进行拆分。具体说来,蒋勇说要用个时髦的词儿来形容,“是改变法律服务的供给侧”。20多年的从业经历告诉蒋勇,接单和签单只是整个法律服务过程中很初期的一步,决定服务效果和成败的,是后期服务。但对于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来说,如何判断谁是合格的提供者、如何判断服务合不合格?

  无讼想方设法为律师建立起一套评价体系。这套体系承载于一款名为无讼名片的产品上。无讼名片根据公开的判决文书,挖掘出关键信息用以评价律师能力。从每张律师名片上,可以看到这名律师在各个专业领域上所代理的案例数据、经常去的法院、业务标签等等,犹如一幅专业画像。与此同时,无讼开始尝试介入律师的案件办理流程,创造性地设立了案件管理顾问等职位,以达到把专业服务过程最大化拆分,完成所有可以进行标准化评价的服务。

  蒋勇也经历了和互联网思维的碰撞。在最初做“天同诉讼圈”时,他曾抓着小编问:“昨天司法局长来参观天同,你怎么不给我写到微信里面去?”小编理直气壮地说:“谁关心谁来参观天同了。”一次又一次之后,蒋勇逐渐明白,能创造价值的唯一方法,是为别人提供价值,对于无讼而言,首先是要为供给端提供价值。从他录制的视频“每周蒋讲”到无讼案例,从线下培训到各地演讲,都是为用户提供价值的方式。

中年创业者

  45岁的蒋勇经常自嘲自己的一头白发,笑称自己绝对算是创业者里面的年长者了,加入的却是互联网这样新潮的行业。好在他对创业的难度有着充分的预判。

  “如果现在就能赚钱的话,那就说明我们的创业是失败的。”蒋勇说,互联网创业的成功率,在他估计是千分之一。一年多前,他还不敢说自己能成为这千分之一,现在他越来越有自信“这事儿能成”。

  作为一个从业20多年的法律人,蒋勇说,无讼能有多成功,在于自己的精神能够“多分裂”。蒋勇说,法律人的惯性是逻辑思维推理,按程序来做事,缺少创新思维。法律互联网化一定要有创新思维,但这不代表要取代旧的模式、旧的思维。互联网不但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一次演讲中,蒋勇手中拿了一张无讼的蓝图,观众打开一看,却是一张白纸。蒋勇说,本来想写点什么,但写下任何东西,另一种可能性都不存在了。只有它是一张白纸,我们才能想象无限的可能。

  无讼和天同直线距离不到100米,坐落在故宫东侧一个古朴的胡同里。和天同古朴四合院的氛围很不同的是,无讼的装修时尚轻快,日本设计师留出了大片的下沉空间,供人参观和开会使用。这也许就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律所最直观的对比——一个沉稳,一个轻快;一个古朴,一个时尚。

  坐在天同,遥望无讼,蒋勇说出了他的蓝图:“无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如果我们不尝试,中国互联网法律领域的探索可能要晚5年。但现在我们做了,我相信我们不仅能带动中国法律行业的变化,也能把中国的变化带到世界。”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