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过去,无论是理论到实践都长期忽视供给观念,或者涉及到供给观念,但是对其认识很不系统。过去多次强调的“定向调控”,绝对不是讲需求管理而是供给管理。供给管理的结构特征是非常鲜明的,但指标复杂,不是单一货币供应量的指标,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结构问题,理论上分析相当薄弱。
供给管理问题不可回避。美国人金融创新走过了头,引发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在金融危机冲击全世界之后,美国在应对危机时关键是区别对待、突出重点供给管理措施,从用公共资源对花旗两行注资、对通用汽车公司注资,极大扭转市场预期,使得美国经济稳定下来并走向复苏局面。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都是供给侧的创新。生产力特征决定生产关系特征,如果从学理分析都是发生在供给侧,生产劳动力、劳动供给都是供给体系结构划分内的命题,而生产关系更是所谓结构性改革要处理的制度供给问题。
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现代化转型,关键供给是制度供给,改革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过去的“三驾马车”理论,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贡献,就是把需求这个总量型管理问题开始结构化了,但是结构化逻辑要转移到供给侧,完成供给机制整个构建问题,恰恰实际生活表明完全竞争理论假设现实必须做校正还原,必须考虑不完全竞争市场怎么加重政府结构优化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实现经济增长体系下资源配置优化所要求的问题。
总体而言,既避免市场失灵也要遏制政府失灵状态,必须在供给侧打通,处理好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互动。
在中国供给侧改革概念之下,除了认识和适应“新常态”之外,还必须考虑如何引领“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后,三中四中五中一路走来,全面依法治国,体系化发展理念,通过系统工程实现解放生产力,所以基本核心理念所谓供给侧改革,实际上强调就是以改革为统领、以结构优化为着眼点。
供给侧改革将带来质量效益提升和经济增长。“中高速”到底7左右还是6.5左右不是关键,但是“十三五”期间保持6.5%以上才能对接全面小康指标。另外,在底线突兀的时候一定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增长后劲。
供给侧至少需要五大要素:劳动力、土地和土地类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在一个经济体的起飞阶段,前三项要素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反之,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两项要素的优势就更加突出。
因此,我国要以制度变革打开千千万万企业的创新大门,为千千万万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潜力活力释放空间,这是中国最主要的命题。从这个意义来讲,制度供给要素甚至要高于技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的思考 | 2013-11-19 |
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 | 2013-11-19 |
使创新成为发展驱动力 | 2013-11-19 |
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 2013-11-19 |
结构性改革:改什么 怎么改 | 2013-11-19 |
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 2013-11-19 |
准确把握供给侧改革 | 2013-11-19 |
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 2013-11-19 |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3-11-19 |
推进供给侧改革须把握的五个问题 | 2013-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