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娘家人”故事】
原标题:驻村7年,陈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先后带领两个村子摆脱贫困。村民说——(引题)
“愿意睡土炕、喝窖水的干部,我们信得过”(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阅读提示
兰州大剧院工会副主席陈茜驻村期间,通过制定脱贫举措、宣传惠农政策、为贫困户建档立卡等措施,实现贫困户脱贫、整村退出贫困的目标,随后又助力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收获村民好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曾经和村民一起睡土炕、喝窖水,到如今筹划民宿休闲旅游度假中心,驻村7年来,陈茜总是将这句话写在工作笔记的首页。
作为甘肃省兰州大剧院工会副主席,今年51岁的陈茜先后在兰州市永登县坪城乡满塘村和皋兰县什川镇上泥湾村驻村帮扶,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圆满完成贫困户脱贫、整村退出贫困的目标后,又利用当地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今年5月,陈茜获得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
2015年4月,兰州大剧院接到长期驻村帮扶的任务,但是在派谁去的问题上一时犯了难。作为一所艺术院团,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在驻村扶贫方面都没有经验。
“工会干部联系千家万户,平时谁家有困难都找工会,我去驻村扶贫,一定圆满完成任务。”正在大家为难的时候,陈茜主动请缨。
满塘村距离兰州市区170多公里,海拔2600多米,自然环境恶劣,属于深度贫困村。每年10月到来年5月都要生火御寒,一年四季靠晒干的羊粪烧炕做饭。遇到干旱年份,粮食歉收,农作物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陈茜驻村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摸底。不到3个月时间,她走遍了全村282户人家,通过面对面交流,摸清了51户贫困户200人的基本情况,其中低保户29户85人,五保户2户2人。
在详细了解村情民意之后,陈茜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认真分析,找到了满塘村致贫的主因,并主动配合村两委,制定完善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
驻村期间,陈茜入户300多次,和村民谈心交心、探讨脱贫举措、宣传惠农政策,和乡上干部一起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完善数据库,落实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和补贴,为满塘村整村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任满塘村工作队队长一年后,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从5820元增加到6720元。
和乡亲们一起睡土炕、喝窖水
“愿意睡土炕、喝窖水的干部,我们信得过。”满塘村的村民经常这么说。
在老乡家里,陈茜和乡亲们一起睡土炕、喝窖水,一起去山里放羊、下地种庄稼。后来,只要她进村,乡亲们都热情打招呼,有啥事情都愿意对她说。
由于经常在兰州市区和满塘村之间往返,陈茜总是捎带上村民到兰州看病、办事、走亲戚,为他们省下路费;剧院同事捐赠的衣物,她用自己的车捎回村里,一户一户地分送给贫困户;贫困户斗永福的儿子考上大学,她资助500元;80岁老人张世德患风湿关节炎,陈茜给老人买电热毯送去……为此,陈茜也被村民称为“乡村义务交通员”。
驻村一年多,陈茜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直到现在,她还牵挂着村里的贫困户,经常给他们打电话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贫困户刘文和80多岁的老父亲相依为命。他身患疾病,病重的时候不能起床,日常生活需要老父亲照顾,陈茜便买了药让邻村的驻村干部带去。
助力贫困村打造特色文旅产业
2017年8月,兰州大剧院的扶贫点调整到距离兰州市区21公里的上泥湾村。
70多岁的老人张三文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老两口精神受到很大打击,经济上也有很多困难。陈茜经常给两位老人带去肉蛋类食品和调料,陪老人聊天,帮着干农活、做家务,并多方联系帮助老两口销售他们种的瓜果蔬菜。现在,老两口把陈茜当成了自己的干女儿。
村里三类低保户马义勇快80岁了。陈茜在和他拉家常时得知,因为早年的家庭矛盾,马义勇的儿子外出多年不和他联系。陈茜想方设法找到在兰州打工的马义勇儿子,反复做工作,督促其履行赡养义务。在陈茜的努力下,这对父子终于冰释前嫌,马义勇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最近,陈茜正忙碌于乡村振兴工作,她参与策划完善的上泥湾村乡村振兴集体经济产业计划刚刚脱稿。“未来的上泥湾村将是一个集餐饮、民宿文化、休闲旅游、观赏、采摘、娱乐、演艺等多内容的综合体,欢迎大家来旅游打卡。”陈茜说。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