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位大学教授的人生AB面(主题)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忠法(副题)
宁波日报记者 李睿清 实习生 张晋豪 通讯员 张甘秋
A面,是大学教授,身着白褂,在实验室带领学生研发技术;B面,是科技特派员,脚踩泥土,手把手教农民如何增收。这两种极具反差感的职业,在一个人身上得以协调,他就是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万里学院教授、宁波丽水两地蜂农多年的“老朋友”陈忠法。
陈忠法初次接触养蜂事业,是在2017年。作为科技特派员,陈忠法被调派到丽水青田县季宅乡指导养殖产业。当地工业不发达,又因资源限制,难以发展大型养殖场。但也因“祸”得福,自然环境得以受到保护。面对高山密林、鸟语花香,“养蜂”一词跳入陈忠法脑海。“养蜂不占耕地,没有污染,还能为当地农作物授粉,提高产量。另外这行投资少,风险小,蜂蜜又是健康食品,适合季宅乡。”陈忠法说。
“只在大学期间学过养蜂理论,从未上手实践过。”为了指导老乡,这位大学教授重新出发。
在陈忠法到来前,季宅乡已有零星农户养殖土蜂,但无论是养殖方法、卫生标准还是营销策略都停留在原始阶段。抵达季宅乡后,陈忠法组织开展农技培训班,还亲自前往老乡家中指导,效果不尽如人意。
事情很快发生转机。因没做好贮存,一农户十余斤蜂蜜被微生物污染。面对损失,农户找到陈忠法讨教。陈忠法耐心传授养蜂技巧。蜂蜜产量低,就在蜂场周围种植紫云英、枇杷树等蜜粉源植物;加工过程不够卫生,就在村里建设蜂蜜加工间,对蜂蜜进行标准化的过滤、包装、贮存;市场知名度不足,陈忠法帮忙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寻找销路。此外,他还建议将养蜂与文旅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陈忠法的帮助下,季宅乡先后成立了青田县山荷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季宅蜜蜂之家”,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乡超150户农户养殖蜜蜂2200余箱,每年为蜂农带来约150万元收益。
如今,陈忠法带着成熟的养蜂技术来到海曙区龙观乡,在当地推广养蜂技术的同时,还建起“中华蜜蜂科普教育基地”,并开展蜜蜂文化科普研学活动,助力龙观乡全国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的创建,目前已带动当地20多户农户养蜂1000多箱。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