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眼前的两块钢板,张明一手托起面罩,一手拿住焊枪,在绚丽的弧光下,开始在钢铁上“绣花”。放下焊枪,他道出自己多年的工作感悟:“我感觉,焊接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沉浸其中仿佛周围的世界都变得安静了,飞溅的焊花也特别有魔力。只要有足够的技巧和创意,焊工也可以成为艺术家。”
作为中铁山桥的电焊特级技师,张明能熟练使用手工钨极氩弧焊、气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对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工作17年来,他先后参建武汉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新西兰桥、港珠澳大桥、美国韦拉扎诺大桥及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等20余个国内外重点工程,多次在国际和国内焊接大赛中获奖。2021年,他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2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被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张明打磨焊接钢结构
“任何本领都不是一天练成的,而是来自日积月累的辛苦付出。”张明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作为学徒,他经常守在老师傅旁边,仔细观察一招一式,把焊条摆动的频率以及幅度都牢记于心,细心记录下焊接参数,用心揣摩钻研。在别人休息时,他找来废板材切割成各种形状,反复练习。眼睛晃花了,衣服湿透了,皮肤也被弧光烤得红肿,有时身上还会被铁水烧烫出血泡。随着手掌上的茧子慢慢厚起来,磨损更换的工装逐渐增多,张明成了同龄人中成长最快的一个。
“作为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我一直把电焊作为一种艺术和为之奋斗的事业,把练就高超的焊接技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立足岗位,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张明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2015年,新西兰桥在中铁山桥制造生产,其设计结构特殊,所用板材薄厚差很大,焊接时探伤出现两处伤。如果返修重新施焊,不仅会造成成本增加,还会延误工期。怎么办?这一下激起了张明钻研的劲头。他和焊接工程师反复沟通,自己找来废料,一有时间就进行焊接实验,通过改变焊接方式、调整参数等,寻找最优的焊接方法,最终实现了探伤一次合格,并且焊缝外观成型良好。他立即把自己创新的焊接方法,坦诚地向身边工友传授,大家画好焊接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同心圆,形成了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制造进度的强大合力。
张明(左)测量构件尺寸
2018年,北京至雄安新区高速公路白沟河特大桥的钢箱梁焊接中,为了改善焊缝外观质量,减少焊缝修磨工作量,张明带头进行小型自动化焊接设备的应用试验研究,在钢梁纵向加劲肋、主角焊接等长直焊缝焊接中采用角焊缝跟踪器焊接。通过应用自动化焊接设备,提升焊接工艺方法,焊缝外观质量明显提高,表面均匀,成型美观。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工作条件,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7年,张明参加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焊接高手同台竞技,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历练成为他的底气和制胜法宝。最终,张明与队友一道取得大赛团体银奖、个人优秀选手奖的骄人成绩,打破国内建筑业央企连续8年与电焊工国际赛事奖牌无缘的局面。
在美国韦拉扎诺海峡大桥钢结构制造中,采用在转弯处“停一下、接个头”方法,创造性解决裂纹难题;在加拿大桥钢锚焊接中,采取交流外面焊接方法,成功解决探伤合格率不高问题;在北京永定河特大桥项目中,现场连续作业72小时,创造北方寒冷地区一次探伤零缺陷的优异成绩……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让张明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地理解:“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的技术,也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做,就要做到极致;干,就要干出精彩。这是我的工作理念,也是我的人生信条。”
(河北工人报记者朱润胜 通讯员董海岩 文/图)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