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一线】
原标题:成绩未与绩效考核、工资福利挂钩,后续培养和使用跟不上,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引题)
技能竞赛后,优胜人才如何“以技反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阅读提示
近年来,企业、行业和地方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群众性岗位练兵活动,每年都有大量的技能人才在竞赛中崭露头角。然而,技能竞赛后,优胜人才如何进一步成长起来,在企业更好地发挥作用?似乎成了许多企业悬而未解的议题。
今年4月,38岁的钳工郑育宁从82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集团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中装配钳工工种的银牌。回到岗位后,他对未来充满期待,“还想冲击下省赛,没准还能晋升为班长”。然而,1个多月过去了,他没有获得加薪,也没有受到重用。
据统计,辽宁技能人才总量达528.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35.1万人。近年来,企业、行业和地方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群众性岗位练兵活动,选拔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带头人,每年都有大量的技能人才在竞赛中崭露头角。
然而,技能竞赛后,像郑育宁这样的优胜人才,如何进一步成长起来,在企业更好地发挥作用,似乎成了许多企业悬而未解的议题。
参加大赛获奖工资不升反降
工作10年的郑育宁目前是一名高级工,他想晋升到技师,年初报名参加了集团的技能竞赛。“真涨见识啊,以前干活时不太懂,选手们碰一碰,几下子就明白了。”郑育宁说。他所在的企业鼓励员工参加竞赛挣得荣誉。然而,后续的激励政策却没有多少。
郑育宁打听了解到,目前,拿到大赛名次的员工,企业会优先推荐评选优秀员工,年终有可能拿到1000元奖励,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工资方面,主要以绩效为主,生产加工组装的零件越多,工资越多。考核方面,郑育宁缺勤半个月,所以不升反降了。
与郑育宁不同,32岁的陈伟止步于企业层面的竞赛。他在2020年获得机加车间车工比赛第1名、磨工第2名,2022年获分厂车工比赛第1名、磨工第3名。5月6日,2024年度的技能竞赛报名又开始了,他有些犹豫。“和我徒弟一起比赛,臊得慌,拿第一也丢人,想参加市里的比赛,又没有‘门路’。”陈伟说,想被推荐参加更高层面的比赛,还希望提高综合能力,拜更多顶尖人才为师。
最近,陈伟正在编制“车工比赛秘籍”,在车间内部传阅,不少工友表示受益匪浅,然而因为资历尚浅,他带不了徒弟。“一肚子生产实践和比赛的经验,不分享出去真的浪费了。”陈伟说。从技能竞赛一路走出来,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和支持,他也希望为企业发展出一分力。
记者采访10多位曾在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的技能人才,他们反映一些企业对技能竞赛优胜人才重视不够,未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和价值,其中竞赛成绩不与绩效考核、工资福利挂钩最被诟病;其次,后续培养和使用跟不上,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足也是优胜人才感到可惜的方面。
人才培育评选任用不畅通
郑育宁对少的那部分工资不是没争取过,然而比对过考核表后,他确实说不出什么来,车间里绩效工资第一高的员工比他多组装了431个零件。
负责考勤的人事专员齐薇薇表示,企业一线员工的工资构成主要是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还有全勤奖、交通补助和餐食补助。“郑育宁获得银牌,企业肯定他的成绩,在未来任用晋升、工资提档上都会优先考虑或加分。但是这和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没法体现在日常工资上。”齐薇薇说。
“技能竞赛走出来的尖子往往能带动一片,也可能带走一片。”营口市一家制造行业企业负责人彭彬说。每年,他会重奖在全市以上技能竞赛中拿到名次的员工,根据级别和名次的不同,奖励5000元到2万元。
早些年,只要员工拿到市里竞赛的前三名,就会被挖墙脚,有的人甚至还会带走不少熟练工。如今,彭彬会要求参赛员工签署“竞业保证书”,主要内容是5年内不跳槽到同行业企业,不带走班组成员或徒弟。彭彬说,“知道没有法律效应,就是‘君子协议’”。
彭彬的企业每年都会选拔出20名员工参加赛前40多天的脱产集训,提供全过程耗材,邀请行业里顶尖技能人才教授培训以及曾担任比赛教练的专家指导,让员工一步步成长起来。
彭彬曾尝试通过“技能班长”竞聘上岗的方式鼓励员工参加大赛。现实中,生产型技能人才往往在单一工种上很优秀,少有同时具有技术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的人才,都要通过后期不断培养才能成为全才。另外,企业对技能人才的使用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在技能人才培育、评选、任用上不畅通。
“以技反哺”还需企业持续发力
1月15日,《辽宁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开始试行,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办法》明确,鼓励企事业单位将竞赛成绩与绩效考核、工资福利等挂钩。
“推动‘培训、考核、使用、激励’人才培育机制在企业运行。”郑育宁认为,在企业重奖发明创造和成功技改成果的同时,应当推行体现技能与薪酬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让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的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以及带徒传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推动实现技高者多得;此外,还让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和人社部门对接,及时对相关技能人才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认证。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技能人才育才稳才机制。”彭彬认为,大型企业可以成立技能人才库,完善实施员工技能人才培育规划,把技能竞赛的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优中选优,让技能人才用习得的技能反哺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则可以报团取暖,依托行业协会、合作平台等,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让企业自身的人才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也让行业里的高技能人才支援中小企业的发展。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要不断发挥技能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对技能竞赛优胜人才的表彰奖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胜人才参与国家荣誉、奖项评选,提高优胜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
“我相信,企业会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我也愿意开展攻坚克难、创新创造,帮助企业乃至行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郑育宁说。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