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些年记者亲历的立法那些事
法治日报记者 朱宁宁
见证并记录历史,是新闻记者的职责使命,从某个角度讲也是一种幸运。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立法,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多历史性成就。
我在人大领域的报道工作也恰好始于这一历史阶段,这让我有了很多机会亲历我国立法工作的一个个“历史性时刻”,见证了很多个立法工作的“首次”,也了解了一些立法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些年来,出于职业敏感,很多看似常规的立法工作和举措在我们记者眼中格外有新闻价值,而这些也成就了我职业生涯中的许多“之最”。
对于新中国第一部法典——民法典的报道,是我迄今为止职业生涯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报道。从2015年3月启动,到2017年3月通过民法总则,直至2020年5月“修成正果”,长达6年的时间里,我写了数十篇相关稿件,也亲历了新中国立法史上的许多“第一次”。比如,由委员长主持召开的全国四地民法典立法座谈会,我报道了3次。民法典草案提请大会审议之前,2019年11月,全国人大法律委在北京小汤山一个会议中心召开全体会议,整整3天时间,全体委员闭门不出,对草案逐句逐条讨论。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合体后的民法典草案,内心忍不住有一丝激动,厚厚的草案背后是几代人的夙愿。几个月后,2020年5月,万众瞩目的民法典在人大会议上高票通过。由于这一年全国人大会议是在特殊时期召开的,只有30多名中外媒体记者在人民大会堂三楼记者席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而我有幸身处其间。表决通过的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我情不自禁地湿了眼眶。
而这种被立法工作感动的时刻,还有很多次。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这部法律是我国首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入法的法律。法律通过的第二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部分同志在时任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的带领下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告慰活动,用立法人独有的方式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这让在现场的我感慨不已。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5周年之际,2023年清明节期间,法工委专门组织立法调研活动,并首次邀请了《法治日报》等少数媒体参与。以国之名悼逝者,以法之名护英烈。这或许就是立法人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些年,国家立法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这也让记者有了很多亲历“首次”的机会。比如,2019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次建立发言人机制。同年8月21日,在首场法工委发言人记者会上,首任发言人臧铁伟将首个提问机会给了《法治日报》。此后,法工委发言人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多次对外发声,及时回应关切,成为广大民众了解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立法之门更加敞亮、开放。
这些年,立法机关坚持开门立法,使每一项立法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立法之路越走越宽,立法为民理念深入人心,也是我作为报道立法工作记者的一个突出感受。
2024年,是党中央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10周年。从无到兴,经过10年的接续奋斗,基层立法联系点如今枝繁叶茂。上海市虹桥街道办事处基层立法联系点是2015年首批四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而《法治日报》是最早报道虹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中央媒体,我也成为最早开始报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记者。此后多年间,我持续关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发展,常态化报道工作进展,渐渐地对这个小小的“点”有了特殊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后虹桥街道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由此,基层立法联系点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法治中国建设历史性地联系在了一起。2023年11月,首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在江苏昆山召开。作为记者,这无疑又是一次难忘的“首次”。
历史的长河里,每一朵浪花都能映射巨变。
岁月的指针中,每分每秒都是不朽的历程。
70载,弹指一挥间,那些刻在共和国丰碑上的辉煌印记难以忘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承载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通过这一制度,中国人民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与时俱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陪伴中国阔步前行,用血与火铸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十六个大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的大地上。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