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来源:甘肃日报
2024-09-14 09:42

原标题: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从全面深化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表明了我们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项重大原则,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一系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前进道路上,改革任务越繁重,面临的风险挑战越艰巨,越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既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焦点,下大力气啃“硬骨头”,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今天的改革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更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善于统筹各方面利益,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回应群众呼声,关切人民期待,在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人民幸福作为检验改革开放成效的标尺,让改革行动与人民心声始终同频共振,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守正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新时代改革实现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体系,持续推动大国进步,成就了“中国之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在改革中处理好制度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关系,既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添砖加瓦,又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创新完善,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不断健全制度框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不是简单地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叠加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依据,而是要求法律规范、法律实施、法律监督、法律保障、党内法规等要素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改革与法治都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主题,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加强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发挥好法治对于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坚持系统观念。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改革进入“深水区”,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利益增进和调整并存,内部压力和外部风险叠加,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问题前所未有,靠某个部门单兵突进行不通,靠几项改革零敲碎打也行不通,需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更加平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蔡小平,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李靖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