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声音】有一种失利叫看向胜利

刘颖余
《工人日报》(2024年10月23日 08版)

“国乒一天之内输了十场”“女团输给日本”“女单全部无缘四强”“林诗栋1比3张本智和”……过去一周,围绕着乒乓球亚锦赛,类似词条纷纷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热榜。

甚至有网友将国乒跟国足作比较,一个是常胜偶输,一个是屡输偶胜,所以对前者是“笑骂”,对后者是“怒怼”。

“笑骂”也好,“怒怼”也罢,都是热度和关注度的体现。

国足热度和关注度一向畸高,像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而国乒呢,过去是“圈地自萌”,现在却自带“热搜体质”,赢了上热搜,输了照样上热搜。

这当然是好事,有利于乒乓球运动的推广。国球,就应该有国球的待遇,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比赛成绩,国乒健儿也当得起全国人民如此热烈的关注。

但凡事都需有度,热度和关注度的飙升,饭圈文化的不断侵蚀,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

比如这次亚锦赛7个单项只拿到两枚金牌之后,从球员到教练组,从官员到后勤保障人员,国乒上下的一举一动经常被过度解读,甚至恶意曲解、放大。状态不好接连爆冷输球就是“废物”,身体不佳中途退赛就是“逃跑”,家中有事无奈缺阵就是“没有责任感”,教练组的策略背后全是“私心”……网络上谣言四起,各种冷嘲热讽、诋毁谩骂甚嚣尘上,这当然不是正常、健康的关注,也不该是国球应有的舆论生态。

国乒输球,当然是可以讨论的,也可以进行正常的批评,但不必谩骂、猜疑,更不能基于不同“爱豆”的立场,散布谣言、相互攻击。胜负乃兵家常事,失利是竞技场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唯有接受失利,从失利中学习历练,运动员才能不断成长、突破自我,取得自己期望的优异成绩。

或许是我们看国乒拿到的冠军和胜利太多了,每当国乒输球,许多人都要莫名惊诧,但千真万确,国乒也会输球,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国际大赛,国乒都尝过失败滋味,更何况像亚锦赛、亚运会这样的洲际赛事。

即使是国乒看似寻常的冠军,也不是唾手可得,都经过了赛场上的千辛万苦,赛场下的千锤百炼。比如巴黎奥运会樊振东对张本智和的那场比赛,让人看得那叫一个心惊肉跳。你说樊振东就该赢吗?好像也不能那么绝对,我只能将之归结为——国乒有冠军“血统”,而张本智和没有。

从以前“稳稳地赢”,到现在变为“心跳游戏”,不是国乒退步了,而是世界乒乓球运动整体进步了。

从亚锦赛看,目前世界乒坛新人辈出,团体赛打败王楚钦的14岁伊朗小将法拉吉,单打比赛将王楚钦斩落马下的韩国小将吴晙诚,最终获得女单冠军的朝鲜长胶打法选手金琴英等新锐,都让人眼前一亮。而屡屡在赛场上有亮眼表现的张本美和也不过16岁,张本智和也只有21岁,未来国际赛场上的较量依然会空前激烈。

如果再考虑到本届亚锦赛距离WTT北京大满贯赛时间太近、国乒多名主力缺阵、新的比赛用球和球台带来了各种变数,那么,国乒此次输球,似乎也不必大惊小怪。

有网友就说得特别好,“只要是个人,状态就会有起有落,谁能要求自家娃每次考试都必须拿满分呢”。在中国体育各个项目中,国乒就是“学霸”,“学霸”偶尔考砸一回,不用急,更不必骂。

乒乓球为何是中国的国球?国乒因何能长盛不衰?不是队员有多么厉害,而是队员背后有一套行之有效、不断传承创新的制度体系(人才、创新、保障、文化等),这个体系才是最厉害的。有这个体系在,国乒就会不断地走向胜利。偶尔的失利,只会让国乒教练组更警醒、更重视,最终还是会带来更加酣畅淋漓的胜利。

网络上有张照片很有意思,孙颖莎在亚锦赛女团颁奖仪式上,小眼神看向了日本队员手中的奖杯,似乎充满了艳羡。我相信,这难得一见的表情,一定会化作孙颖莎和队友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相信她们下次一定可以把冠军拿回来。

有一种失利叫看向胜利,国乒的输球就属此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